2015年12月1日 星期二

[ 文章 ] 耶路撒冷


第十七章

                     [  I felt a Funeral, in my Brain, And Mourners to and fro Kept treading — treading — till it seemed That Sense was breaking through.
我感受到一場葬禮 在我的腦海裡 哀悼者往來其中 不停踩踏著 踩踏著 直到那感知似乎已破繭而出 ]
節錄翻譯自 艾蜜莉 迪金生 詩集

         文藝復興時期簡單的說就是一個處於中古世紀與知識爆發衝突的年代 約從14世紀一直到17世紀 很多我們現在所認知的所謂常識 卻都是那個年代中絕頂聰明的人經過無數激辯與萬般辛苦歷程中所發現的 有時甚至為此犧牲了性命 例如地球是圓的這件事是由麥哲倫率領著一支船隊花了近三年航行地球一圈所證明的 他自己卻終究沒能隨著那維多莉亞號踏上家鄉的土地 然後人文主義提倡科學文明 大家開始對被教會 神學等舊思維所束縛著的社會體制展開了衝撞 在強調自我個性的思想中 在科學 數學 物理 醫學的知識大躍進下也都具體的反應在建築 繪畫 雕刻 音樂 與文學等等的藝術創作裡 就像那達文西以鋼筆勾勒出的維特魯威人在那泛黃的手稿中 將張著雙臂的男子同時放進契合的矩形與圓形之中 象徵著絕對完美的人體比例 也是科學與藝術的完美結合 那文藝復興的精隨


此時的我在深夜的誠品書局胡亂的翻著書 自然 歷史 神話與文學向來是我比較喜愛的一些題材 有時也就看看心情 不特定會翻閱哪些種類的書 例如今晚的我正在以美術為主題的書架前停留 書中目前正好翻到米開朗基羅所雕刻的大衛像這張拍攝於義大利佛羅倫斯美術學院的照片 我轉頭看看身旁那昏昏欲睡的筱雯 坐在樓梯上手托著下巴 那雙大眼睛沉重地不若平時靈活有神 原本她所挑選要看的書也早已闔起被冷落一旁木製階梯上
 
吃完飯時我原本要送她先回宿舍 筱雯卻堅決的不允 她執意要來陪我一起看書 我的人生有很多個時期都曾有點接近病態地睡很少 我深深地知道那睡眠不足之苦 我輕撫著筱雯的頭 我也知道為什麼筱雯今晚那麼堅持要陪我來 念了二專 我把時間一部分分配給了鬼見愁的宿舍一部分給芊琪 偶而跟同學唱唱KTV打打球之類的 有時跟她一週見不到一兩次面 她不曾真的埋怨這些 她偶而會流露一點點芳心寂寞楚楚可憐的神情 如同此時 我們之間的激情不若以往 我想筱雯當然感覺得到那些變化 但她卻從不刻意的去談這些事 看她這樣常常讓我我的心頭有種撕裂感 我好怕有一天她會被我傷得很深很深 我好心疼她這樣看著我 或者當我告訴她沒辦法去找她時 她語氣中的失落 都讓我想緊緊地擁著這個女孩疼惜她又想將她推開 那強烈的矛盾深深令我痛苦著 看著此時她疲倦的神情我卻又萬分的憐愛湧上心頭
 
[ 筱雯 妳醒醒 我說個故事給妳聽 好不好?? ]我輕柔地喚醒她 筱雯雖然還有點睡眼惺忪地 但她卻打起精神正襟危坐地像個孩子般雀躍地期待 喜悅地抸著她沉重卻依然動人的大眼睛望著我 毫無防備的 沒有一絲ㄧ毫懷疑的接受著我所給予的最殘酷的溫柔

[ 你看這個由米開朗基羅所雕刻的大衛像 ]我指著我手上書裡的照片給筱雯看 [ 我要說的就是這個大衛的故事唷 ]我說 筱雯移動著身體更貼緊著我幾乎要坐進我的懷裡 我感覺著她的體溫 聞著那熟悉的她的味道 那洗髮精與皮膚一股淡淡花香與牛奶般混合著的香氣 那讓我迷戀不已的她的身體我仍能緊緊地擁著 霎時間 我真的寡不知恥的忘了自己的罪惡 以為自己與她所付出的愛能夠平起平坐 讓我仍能這樣自私地懷抱著她

[ 聖城的衝突 ]

史上沒有一個地方一座城市能像耶路撒冷般 無數次被戰火摧毀移平 又能從那殘磚瓦礫裡從信仰中一次次地重生 千百年來因為爭奪聖城耶路撒冷死傷無可計數 較為人所知的一段是那十字軍與伊斯蘭各為其不可侵犯的神聖 為期近兩百年的血戰 但翻開耶路撒冷的歷史 絕非是那區區兩百年的戰火綿延可以代表其沉重之名 也絕無法代表那些為了捍衛信仰的人們殘酷殺戮異己的萬分之一悲傷 以神之名?? 神究竟在何處??

在現今的耶路撒冷城裡的古城區留有猶太教最神聖的聖殿遺址那殘缺的西牆 也有可蘭經中那穆罕默德先知在這裡的阿克薩清真寺見到真主光芒 代為傳遞那真主慈悲的神蹟顯現 同時這裡也是耶穌受難與埋葬無比聖潔莊嚴的地方 往回追朔數百年數千年你會發現這裡有多少耳熟能詳的強盛帝國與雄韜偉略的君王之名在這血腥的歷史中留下痕跡 所羅門王在此建立了聖殿 接著巴比倫文明焚毀它 波斯帝國的居流士大帝又毀滅了巴比倫 允許那猶太人重建聖殿 而羅馬鐵騎大軍入侵再度踏平那聖殿 君士坦丁大帝將此地變成天主教的中心趨逐異教徒 然後阿拉伯人來了 埃及的法蒂瑪王朝來了 拜占庭帝國 鄂圖曼帝國 塞爾柱帝國隨著宗教 民族這些無法允許絲毫妥協的大義中不斷的衝突下的耶路撒冷版圖卻日益地擴大 最後在那二次世界大戰中被大量迫害的猶太人回到了這裡 在回教國家的層層包圍下建立了以色列並佔領了整個耶路撒冷 那與伊斯蘭世界的仇恨 如今依然蔓延在那無助百姓驚恐的眼裡 在那被無情戰火炸的血肉模糊的殘軀之中 神究竟在何處?? 吾只見遍地屍首 血流成河 卻不見神

在米開朗基羅所雕刻的大衛王石像 面目俊美 眼神透露著堅毅 似乎正準備著上陣殺敵前的那種肅穆 大衛王被譽為是古以色列王中最英明勇敢與正義的國王 但他最為人愛戴的是他對耶和華的崇敬 他同時也是優秀的詩人 在那聖經之中他留下了許多歌頌上帝的詩篇 影響著後世許許多多人 大衛王在那捍衛自己國家的戰場之上 為那菲力士人汙辱了上帝之名而戰 只是個牧羊人的他殺死了所向披靡的菲力士人勇士哥利亞 之後 藝術家們無不以大衛提著歌利亞人頭的偉大史蹟為題材 創作了無數的藝術品 沒有一件能像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像一樣震攝人心 但這樣的大衛其實也同時存在著許多面貌 根據聖經 耶穌是大衛的後裔 大衛同時也是所羅門王的父親 建造一個可以擺放神聖約櫃那屬於猶太人的聖殿 即是大衛的遺命 他也因為殺死殘暴不仁的哥利亞 在古蘭經中被伊斯蘭的真主賜以神聖的智慧及王位 並指派為以色列人的先知 為古蘭經中重要的人物 大衛這個名字的阿拉伯語與希伯來語中的意思 同時都是被蒙愛者 而耶路撒冷這古城之名的由來似乎也與著大衛有著關聯性 有種說法 在西元前1000年大衛王率領古以色列奪取了耶布斯Jebus也就是現在的聖城所在  而撒冷Selam在希伯來語中為和平的意思 兩個字合在一起極近似現在的耶路撒冷 似乎是這一切的源頭 也是貫穿耶路撒冷歷史的靈魂人物

[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 我必不至缺乏 他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 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 他使我的靈魂甦醒 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正義的路 我雖走過死蔭的幽谷 也不怕遭受迫害 因為你與我同在 你的杖 你的竿 都安慰著我 在我敵人面前 你為我擺設筵席 你用油膏了我的頭 使我的福杯滿溢 ]大衛生命的晚期 歷經許多苦難後 他...仍如此讚頌著上帝

我無法擁有如同大衛如此這般堅定的信念 在這世界裡 我始終在黑暗中摸索前進著 被那現實裡的醜惡緊緊束縛著到我皮開肉綻 鮮血流盡 如果那黑暗裡有著微弱的什麼引領著我前進 那即是我無助卻唯一自由著的徬徨思想 也是我心中唯一與信仰二字沾的上邊的我不至消失的理由 You know?? Some times , that feeling is really killing me .

筱雯興致昂然地聽我說著這故事 [ 聽你說 比我上歷史課有趣多了 ]筱雯甜甜地說 [ 妳不要把我給寵壞了 ]我微笑地看著她 [ 真的 沒有騙你 我喜歡你用你的角度去說這個故事 爲什麼會想寫耶路撒冷呀?? ]筱雯好奇的問
[ 也不算寫啦 只是把一些歷史串在一起而已 至於為什麼......不覺得 耶路撒冷這四個字聽起來很美嗎?? 我覺得中文裡的這四個字甚至比英文的Jerusalem 聽起來還美 尤其是它背後的故事 我第一次在課本上看到這個名字時就為它深深著迷 ]我說 [ 耶路...撒冷 ]筱雯輕輕地說著 [ 妳不覺得這文字好像有種神秘的力量嗎?? ]我說 [ 聽你說完故事後才有... 這種感覺 ]筱雯甜甜的說著 [ 而且因為...它 那千百年來的衝突 無數的悲劇更讓耶路撒冷這個城市有著無比的張力 吸引著我 ]我說 [ 悲劇嗎??那的確是你的最愛 ]筱雯仍微笑著但眼裡卻有著一絲淡淡的憐憫
[ 難道...快樂的故事 就不能有張力嗎 ]筱雯總憐惜著我有時過於誨暗的思想 常常卻受我感染似的也一同眉頭深鎖 我絕望地對她搖搖頭 [ 你知道嗎 馬克思主義的另一個創始人被譽為第二提琴手的恩格斯曾說 自從階級社會產生以來 人類惡劣的情慾 貪慾就成為了左右歷史的槓桿 因利而為之 是很正常的行為 如果他的既有利益遭受威脅 那麼本能會告訴他該怎麼做 曲解了真理的人無處不在 而那醜惡的掠奪與宗教 種族 政治理念根本無關 只要我們身而為人 那不停上演著的悲劇是我們唯一躲不掉的東西 ]我無可救藥的說 筱雯搖搖頭深深的嘆息著

那天凌晨筱雯並沒有回到宿舍 我們對彼此深深渴求的身體在我的房間內激烈的交纏著 她比往常更加激動地回應著我的欲望 她閉上雙眼用力地抱緊我迎接呼喚著我 彷彿想要徹底地與我融為一體 我的身體因為她而極度亢奮著 我同樣地懷抱著她 但我的意識裡那決定性的什麼 卻彷彿遺失了般 無法順利回應筱雯激動渴求著的靈魂 我知道 或許 她...也知道 我在這孤獨的黑暗國度裡用力地緊緊抓住溫暖光滑的她 親吻著她濕潤的唇與她的眼 她的每一吋肌膚 深怕...我的一個不留神 懷裡的...那個赤裸著為我付出一切的她...將消失無蹤 永遠無聲無息地離開我顛倒迷惘的世界 離開我心裡那不斷衝突 交戰著的...破碎...耶路撒冷


後記:
文章中所提到文藝復興及聖城的衝突裡關於耶路撒冷的歷史部分僅以作者本人淺薄的角度切入,也許與史實多有出入,而耶路撒冷名稱由來與大衛之間的關聯則參雜了許多自己的想像,畢竟小說是天馬行空,但歷史本身卻是需要被嚴謹對待的,若有錯誤的地方,尚請包容及指正,在故事完成之前我會多花些時間找資料確認

標題中艾蜜莉 狄金森的詩中"till it seemed That Sense was breaking through"這句,原譯翻成"直到似乎那知覺被穿透",我將其修改成"直到那感知似乎已破繭而出",閱讀這件事本身就是很主觀的,翻譯詩作是件相當不容易的事,如果曾試著去做過的話,要完整翻成另種語言然後還能維持其朗讀時的音韻簡直是不可能的事,在用不同語言欣賞詩作時我們只能取其"意"而非"韻"了,修改一下非是對原譯者不敬,而是比較貼近我的語言,附上原文參考也許每個人也會有自己的感受,不同於譯者或是我,甚至也不需要同於作者,有什麼體會都是自己的,誰也管不著,是吧??


 弗里得里希·馮·恩格斯德語:Friedrich Von Engels,1820年11月28日-1895年8月5日),德國哲學家,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之一。恩格斯是卡爾·馬克思的摯友,被譽為「第二提琴手」,他為馬克思創立馬克思主義提供了大量經濟上的支持,在馬克思逝世後,幫助馬克思完成了其未完成的《資本論》等著作,並且領導國際工人運動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言:《 自從階級社會產生以來,人類惡劣的情慾,貪慾就成為了左右歷史的槓桿,因利而為之,是很正常的行為,如果他的既有利益遭受威脅,那麼能會告訴他該怎麼做
 


好書推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